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前前后后 >> 满级考古大师 >> 一百一十五章 南宫适:我有两个好大儿!

一百一十五章 南宫适:我有两个好大儿! 2/2

相当于秦之白起,汉之卫青,唐之郭子仪,都是国之大将。

“后来的南宫氏,追溯来源,应该都是南宫孟这一脉。”

李教授摇摇头,有些感叹的说道:“封于曾国的这一脉,后来应该就是以曾为氏,最后改为随姓。”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史学家从来没有将南宫氏和曾国联系到一起。”

“谁也想不到,南宫适的血脉居然这么强,大儿子受封曾国,成为了汉东诸国之首,雄霸南方,是天下随姓之祖。”

“二儿子继承了南宫适的中央官职,后代为周室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南宫氏的大宗,为天下南宫之祖。”

陈翰半张着嘴,在脑内迅速消化李教授的这番言论。

不得不说,李教授的这个论点确实很有说服力!

他做出的考究,远比陈翰那凭借直觉和猜测判断出来的“南宫适没有就封”完善且可信多了。

结合大孟鼎、小孟鼎、安州六器与《尚书》,即有传世文献,也有考古实证,二重证据都可以证明,这个说法是合理且最有可能的!

南公家族在成王初期一分为二,各自发展,而且各自发展的都很不错。

这才会出现大孟鼎和曾侯与编钟都同祭“祖南公”的现象。

一脉二支的情况在那个以宗族为中心的时代也非常常见。

老赢家,不也是分成了两支,一支建立了秦国,一支建立了赵国。

各姬姓诸侯国,也都是从周王室成员里分出去的。

而各诸侯国内的高级贵族,卿与大夫们,又是从诸侯的公族内分出去的。

整部周代史,其实就是一段各家族不断内部分化,大宗分小宗,小宗再分小小宗,然后再重新兼并的过程。

南公适有两支后人,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

只是之前曾侯与的墓没有出现,导致现代人根本不了解这个三千年前的西周顶级贵族而已!

陈翰赞叹道:“李教授,您的这个推断,都足够展开写一篇南公家族世系研究的论文了。”

“投核心期刊都不是问题!”

李教授含蓄一笑:“只是一个猜测想法而已,还不够完善,也还缺少一些关键性的证据。”

“如果后续能够有更多铭文出土就好了。”

“最好是涉及到曾国初期,或者西周初期的铭文。”

“对了,你今天不是去叶家山墓地那边打探消息了吗?”

“他们那边有没有什么重要的发现?”

一提起这茬,陈翰就叹了口气。

“他们那还没挖到曾侯墓,不过确定了叶家山是一片曾国早期目的,埋葬有曾国的早期国君。”

“大概率是有曾国前三代国君之墓的。”

“就等接下来的发掘情况了。”

李教授双眼一亮,能确定叶家山目的是曾国的早期曾侯墓地就行啊!

至于曾侯墓,叶家山那边的墓葬群基本都有被盗扰的痕迹,只有极少数墓躲过了盗扰。

也就是说,大部分都需要抢救性挖掘的。

早晚会将曾侯墓挖出来。

现在就祈祷,盗墓贼没有将叶家山曾侯墓里的青铜器盗了个干干净净,还能留下一些有研究价值的器物。

“不知道枣树林那边的挖掘情况怎么样了。”李教授有些期待的说道:

“那边是北大考古文博院和湖北考古所一起发掘的,动作应该比我们更快。”

“怎么一点动静都没传出来。”

“我们在曾侯与墓里发现了带铭文的编钟后,可是第一时间就给他们发了一份铭文托片图的!”

枣树林的春秋曾国贵族墓地。

这可真就在文峰塔墓地隔壁,两者都同属于义地岗墓群,两者离得非常近,直线距离都不到2公里。

从文峰塔这边走过去,顶多十几分钟就能到枣树林墓地。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两处墓地几乎是紧挨着的。

陈翰眼咕噜一转。

话说,他在北大考古文博院认识的人还更多点呢,好几个学长学姐都跟着来参与发掘工作了。

不如,明天去隔壁枣树林墓地转转?

“duang!”

一声异响,打断了陈翰的沉思。

文物存放室的门被人从外面粗暴的撞开。

孔建文满脸兴奋的走了进来。

“老李,小陈!”

“隔壁枣树林墓地,挖出曾侯墓了!”

“名字都确定了!叫曾侯求!”

陈翰猛的抬起了头,脸上又惊又喜。

这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

喜欢满级考古大师请大家收藏:(www.qqhh8.com)满级考古大师前前后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满级考古大师最新章节 - 满级考古大师全文阅读 - 满级考古大师txt下载 - 顾屈的全部小说 - 满级考古大师 前前后后

猜你喜欢: 神话版三国遮天奥运现场一首中国人爆火出圈道君启禀王爷,王妃她又穷疯了魔天记灵境行者儒道至圣纯情女上司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